本周三,澳洲人透过一次历史性公投,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个议题,表现出决定性的支持。在 1,270 万名参与投票的公民当中,贊成者佔 61.6%。纵然公投不具约束力,也足以为国会通过同婚法铺路。但在 45 年前,同性恋学者 George Duncan 被杀一事,对澳洲同志社群带来的转变,比这次公投更为重大。
George Duncan 博士自 1972 年 3 月起在阿德莱德大学任教法律,但不足两个月后,他便于深夜时分在大学附近遇袭身亡,终年只有 41 岁。在 70 年代,同性恋在当地仍属非法行为,而事发的多伦斯河南岸,则为男同志热门聚脚地。当晚 Duncan 与名为 Roger James 的男士共处时,和一群男子发生争执,二人皆被抛进河裡。James 成功爬上河边公路获救,Duncan 却因不谙泳术遇溺身亡,遗体更不被警方尊重善待。
案发之后,当地流传此事乃警方风化组(Vice Squad)的成员所为,但目击者为保性命都不敢直言。时任南澳州州长 Don Dunstan 表示会保护证人,却仍是无人现身,包括在场的 Roger James。其后死因庭召开聆讯,两名风化组成员拒绝答辩,他们与第三名探员先被停职,其后均告离职。死因报告则仅指 Duncan 死于不明人士的暴力,警方调查亦声称未能确定疑犯。惟警方涉事的可能性,以及对同性恋的更广泛讨论,在当时都成为报章头条。
与此同时,议员 Murray Hill 则在极为保守的立法局提出动议,争取将成年男子两情相悦的同性恋行为非刑事化。其子 Robert 是草拟立法的初级律师之一,他指公众对 Duncan 之死的反应强烈,因为此等暴行令大家感到不安。「此事令社会开始议论,警方该如何对待在多伦斯河附近的同性恋者。而这亦为有关非刑事化的讨论增加声势。」他形容:「最初讨论进行得较慢,但当公众留意到问题所在,便从怀疑转为愤怒,这股愤怒推动了讨论进行。」